编者按:我们常常使用的染发产品大致可分为天然染发剂、化学染发剂,以及由二者组合而成的混合型染发剂,但是,你知道这些染发剂的材料以及其染色位置、着色方法和染发效果吗?这篇文章就主要针对不同染发剂的特性做一个介绍。
 
        不同的染发材料其染色位置、着色方式、驻色时间以及健康特征有所不同,具体我们先通过一个表格来进行详细介绍。
 
	
		
			| 
			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			大类 
			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			 | 
			
			  
			小类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主要染色物质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染色位置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着色方式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驻色时间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健康特性 
			  
			 | 
		
		
			| 
			  
			天然 染发剂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植物材料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纯植物原料及其简单制成品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表皮外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浸润/包裹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永久/半永久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安全健康 
			  
			 | 
		
		
			| 
			  
			天然色素的提纯精制产品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表皮外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包裹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永久/半永久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安全与否取决于媒介物质 
			  
			 | 
		
		
			| 
			  
			动物体液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胆汁、血液等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表皮外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浮涂/包裹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暂时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安全健康 
			  
			 | 
		
		
			| 
			  
			化学 染发剂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无机化学染发剂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含金属盐的矿物制品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表层内外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键结合/包裹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永久/半永久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伤发/安全与否取决于金属盐 
			  
			 | 
		
		
			| 
			  
			酸、碱、盐及其反应生成物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表层内外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键结合/包裹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永久/半永久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伤发/安全与否取决于金属盐 
			  
			 | 
		
		
			| 
			  
			有机化学染发剂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无毒高分子材料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表皮外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浮涂/包裹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暂时/半永久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安全健康 
			  
			 | 
		
		
			| 
			  
			苯胺类/氧化剂/偶合剂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皮质层内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侵入/氧化偶合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永久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因伤发/致敏/致癌之特性, 
			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			标准限定:PPD≤6%; 
			  
			 | 
		
		
			| 
			  
			有机+无机化学染发剂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氨基酸/无机盐/氧化剂等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皮质层内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侵入/键结合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永久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可为无毒性,但伤发/致敏 
			  
			 | 
		
		
			| 
			  
			苯胺类与金属盐等组合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表层内外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侵入/键结合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永久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伤发/致敏/致癌 
			  
			 | 
		
		
			| 
			  
			混合型染发剂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植物+无机盐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植物色素/无毒的无机盐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表层内外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包裹/键结合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永久 
			  
			 | 
			
			 可为无毒性,但伤发/致敏 
			 | 
		
		
			| 
			  
			植物+苯胺类 
			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			(粉剂)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植物色素+ 
			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			苯胺类/氧化剂/偶合剂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表层内外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包裹/键结合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永久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伤发/致敏/致癌; 
			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			PPD≤2%则致癌风险较小 
			  
			 | 
		
		
			| 
			  
			植物+有毒盐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植物色素/铅盐等染色剂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表层内外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包裹/键结合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永久 
			  
			 | 
			
			 伤发/致敏/致癌 
			 | 
		
		
			| 
			  
			苯胺染发剂+养发植物成分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植物色素+苯胺类染发剂/ 
			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			或与金属盐混合应用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皮质层内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侵入/氧化偶合 
			  
			 | 
			
			  
			永久 
			  
			 | 
			
			 伤发/致敏/致癌 
			碱性氛围抑制养发作用 
			 | 
		
	
 
        常见染发材料特性:
 
        1、海娜。海娜(Henna)为散沫花属植物,常见的有灌木与草本两种形态。热带海娜为灌木,中文名番桂;温带海娜为草本,人称凤仙花或指甲花。二者的叶 片中,都含有红褐色素和植物蛋白。高温、低湿、阳光强烈的气候条件,有利于海娜色素及养发物质的合成。因此,作为染发材料而言,热带海娜的质量优于温带海 娜;印度西北部等干旱地区出产的热带海娜粉,质量更为上乘。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期的染发商品。
 
        海娜树叶偏酸性。植物色素通常被包裹在叶片的纤维细胞中。一旦脱离了植物细胞,海娜色素会在有水分的情况下缓慢释放而显色,常温下24-48小时会释放完 毕而失去直接染发的价值。海娜色素释放期间,如接触到角质细胞物,就会紧密地附着其上,并缓慢氧化显色。较高的温度或酸性氛围,可以加快海娜色素的释放, 促进对头发的染色。但是,在干燥、低温的情况下,脱离植物细胞的海娜色素依然不会释放(利于长期保存)。正因为如此,印度云梳等市面上常见的海娜植物染发产品,都只能是干粉状态,而不可能是膏剂或水剂。
        用海娜粉染发,可在头发上形成半透明的红褐色树脂膜。依发质和原来发色之不同,染后所呈现的颜色也不尽相同。原来的白发呈现橘红至褐红之间的颜色。而原来 的黑发在普通光线下仍然还是黑色,但在光线较强的情况下,就会泛现红褐色。同等条件下,细软且表面粗糙的头发可聚集较厚的海娜染色层。而在粗硬光亮的头发 上,所形成的染色膜则比较薄。
        海娜叶富含养发物质。在染发膏剂中,通常还会添加具有提高染色效率,修复细胞损伤,防脱生发等作用的植物成分。因此,在海娜染发的同时,亦对头发实施了全面养护。
 
        2、靛蓝。靛蓝(Indigo)属热带灌木,又叫木蓝、槐蓝或小青叶。其树叶富含靛蓝色素,可生产染料。只有生长于印度西北等局部地区的靛蓝叶,其靛蓝色素与角质细胞或树脂表面具有一定的浸润性,因而可以直接染发,亦可在海娜染发膜上叠加染色。
 
        靛蓝色素呈碱性。脱离植物细胞的靛蓝色素,在干燥条件下不会释放色素。一旦遇有水分(包括湿空气),其色素就会快速释放。常温下8-16小时便会基本释放完毕而失去直接染发的价值。因而靛蓝的染发产品,也只能是干粉状态,且必须密封包装。
        印度靛蓝的植物色素与头发的浸润性不如海娜,因而直接染发易褪色。但覆盖在海娜树脂膜上的靛蓝色素,只要没有因中和反应而被腐蚀掉,就可以保持数周。
 
        3、化学染发。目前最常用的化学染发剂,是苯胺类氧化型合成染发剂。通常可由20多种化学原料构成。但主要分为三大部分,即:染色中间体、氧化剂、偶合剂。并常分为A剂与B剂组合包装。
 
        最常用的染色中间体为对苯二胺(PPD),亦有使用对甲苯二胺等。由于PPD等都属强致敏性和致癌性物质,染发剂的国际标准,规定其使用浓度必须≤6%。对于间苯二胺、间甲苯二胺等,因其对人体的毒性异常强烈,故被列入禁用品。
        氧化剂通常采用的是乳化状的双氧水、过碳酸钠、氨水(作为提高PH值的崔化剂)等。
        偶合剂则是苯酚类物质。由于此类物质有多种,且致癌毒性都比较强,对于染发剂可能应用的品种,国际标准给出了较严格的浓度限定。如:间苯二酚≤5%、对苯二酚≤2%、间氨基苯酚≤2%、对氨基苯酚≤1%、对甲氨基苯酚≤0.3%,等等。
        在适当的温度与碱性氛围条件下,染色中间体、氧化剂、偶合剂等的混合液,可以穿过毛鳞片的间隙而进入头发的皮质层(大纤维)中。染色中间体氧化后,会生成 显色物,并与头发组织形成键结合。同时,在偶合剂的作用下,氧化生成物还会不断地链接,形成大分子的染色物质。从而实现对头发的染色。
        由于苯胺类化学染发是在头发的皮质层内进行化学反应,反应生成的染色物质,其分子尺寸远大于毛鳞片的间隙尺寸,锁闭在头发内部,因而不易流失而褪色。
 
        染色位置详细说明:
 
        如图所示,不同的染发产品其染色位置不同。
        